「繪本」乃是運用一組圖畫而輔以文字,或完全只以圖畫敘述一個完整故事之書籍。往往由作家編寫故事後,再由插畫家運用自我的藝術風格繪製圖畫,將文字內涵做更深層之表達。淺顯平易的文字與優美動人的圖畫,吸引成人與孩童都樂於與之親近。繪畫本身之情境與色彩本身就具力量,再加上簡短文字與故事性,就形成一種極強的表現形式(柳田邦男,2005)。因此,在與孩子們分享繪本之前,成人可以就繪本所表現的藝術特性與孩子們做討論。
以這本曾獲凱迪克金牌獎等19項大獎,雍、卡拉森(美)繪製;劉清彥(台)翻譯的『這不是我的帽子』為例,下面提出幾個成人藝術思考的方向:
1、用黑色調來表現深海的意境,能令圖案的呈現在視覺上更聚焦。
2、圖像很大又直接,有剪紙大師馬諦斯的效果,顏色運用差異性很大,但圖形的對比性則與馬諦斯有類似效果(如:大魚與小帽子)。下圖是馬蒂斯剪紙系列中的『依卡』,圖像與『這不是我的帽子』繪本中的色塊表現,您認為孩子會喜歡哪一種?
3、筆觸細膩,繪本作家有注意到許多小細節如:不同頁面與不同情境下大魚的各種眼神的變
化;不同情境下的海底泡泡以及海草的流動方式均有些許的差異。
4、作者原為動畫畫家,因此故事劇情的編寫很緊湊,說故事時翻頁速度是否受影響?
5、繪本藝術創作的素材及技法表現有何特色?(如:版畫、印刷、蓋印畫、點畫……….)
6、故事內容與扉頁的關聯性為何?
7、故事內容具黑色幽默性?(內容諷刺的地方-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險的地方)
此外,在讀繪本前大人可以先和孩子討論繪本創作的藝術表現形式,到底哪些藝術元素是可以和孩子們討論的呢?筆者認為『藝術元素』包括了顏色、線條、形狀、質感、空間、平衡感、表現形式、重點強調、畫面動態表現、比例、統一、變化等等。或家長可以與孩子們討論的問題參考:
1、如果你是畫家,你會把大魚畫成什麼形狀?(形狀)
2、為何本書使用灰黑色調?看到灰黑色調,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顏色)
(海洋不是藍色的嗎?為何畫家使用灰黑色?)
3、這本書有讓你看到魚或是海草在動嗎?為什麼?(動態)
作家John Scieszka與插畫家Lane Smith均認為:兒童繪本要「有趣和好玩」,繪本的選擇要從突破與創新且能發展出特殊之風格與創作形式的方向來做決定,在從事繪本活動時,能帶領孩子的藝術創新思考是更重要的目的。
Comments